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政府网站建设的创新机制(热门)4篇

2024年政府网站建设的创新机制 篇1

说起响应式网站,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是:“HTML5网站具有丰富的展示方式”、“H5网站的功能真不少”、“响应式网站可以自动调节不同屏幕大小分辨率的设备”、“H5响应式网站更易于优化”等等的一些观念。没错,H5响应式网站的确可以处理掉许多传统网站无法完成的功能,并且具有更多的新元素与新特性。

首先我们聊聊:到底什么是响应式网站?

伊桑·马科特在2010年首次提出了响应式网页设计,这种设计形式能够根据屏幕宽度自动适应,以达到适配各种屏幕,使网站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得到完美的展现。

HTML5是万维网的核心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HTML5响应式网站,是页面的设计与开发会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简单来说,响应式网站就是只需要建一个网站,就可以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访问,网页会根据访问设备的不同自动调整布局、内容、图片等,它彻底解决了多媒体元素间的组合使用,无需担心访问不流畅,网站页面变得更丰富,网站界面却更为简洁,给客户一个非常舒适友好的访问体验。

紧接着谈谈:HTML5响应式网站建设有哪些优势?

1、页面丰富简洁,能实现各种震撼眼球的网站视觉效果;

2、有利于网站优化,H5标签在搜索引擎上能被快速收录,网站排名上升快人一步;

3、用户体验出众,突破传统呆板页面,页面绚丽多彩,能根据不同终端自动调整布局,兼顾不同用户使用习惯。

另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基本上每天人们都离不开它,对于各公司企业来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是各行业发展的一大机遇。动派网络小编根据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一直认为H5响应式网站建设是各公司企业冲向互联网+的前提条件。

那么再接来聊聊:如何做好H5响应式网站建设工作?

一、从公司企业竞争对方的响应式网站进行分析

可分析要点1: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域名分析;

可分析要点2: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权重分析;

可分析要点3: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视觉体验;

可分析要点4: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友情链接的质量;

可分析要点5: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收录情况;

可分析要点6: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SEO水平;

可分析要点7:公司企业具体行业竞争对手响应式网站外链数量以及链质量。

二、从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设计开发分析

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界面风格分析:

是否有喜欢的公司企业同行响应式参考网站?或是别的行业的响应式参考网站?响应式网站是想以基础展示为主?还是以品牌创意展示为主?或是以营销转化为主?公司企业网站主色调是红色?黄色?蓝色?还是其他颜色为主?响应式网站想给用户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简约?专业形象?小清新?高大上?或者别的补充?

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栏目规划分析:

看看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是否需要这些栏目?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子栏目:公司介绍、公司愿景、核心价值、发展历程、荣誉资质、公益活动)、产品中心(子栏目:产品X1、产品X2、产品X3、产品X4)、新闻中心(子栏目:公司新闻、行业新闻、产品知识)、服务中心、人才招聘、客户留言、联系我们

动派网络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本响应式网站栏目规划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增减。

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前端开发分析:

响应式网站当前一般采用当前主流的HTML5+CSS3前端开发技术,响应式网站是否需要加入一定的H5网页互动元素?还是只需要加一些简单的鼠标滑动效果?是否还有别的补充?

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后端开发分析:

公司企业响应式网站后台打算用什么语言开发?Php?Java?Python?Asp.net?

需要哪些后台功能模块?

新闻发布系统功能管理模块、产品展示系统功能管理模块、留言反馈系统功能管理模块、人才信息发布功能管理模块、服务介绍功能管理模块、搜索功能管理模块、管理员功能管理模块、友情链接功能管理模块

动派网络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本响应式网站后台功能开发模块规划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增减。

以上就是动派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与分享网页设计、网站制作、程序开发的那些事!每周、每月都会不断更新一些互联网设计开发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从业八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推动企业打造最新最前沿的互联网品牌建设而努力!如果您觉得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可以点个赞,也可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当然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互联网设计开发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一起交流探讨,一起共同进步!

2024年政府网站建设的创新机制 篇2

1.网站的受众分析

企业要想成功的拥有一个网站,并让这个网站为自身带来利润,首要要明白这个网站是为谁服务的,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我们要明白顾客真正的需求。企业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相亲交友类的网站,用户相对较年轻,时尚一些,那么这样的网站设计就应该潮流一些,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口味。假如建站的目的是文学爱好与交流,那么建议采用古典,文雅的网站形式。

2.网站建设需要与营销结合

归根结底,企业建设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当我们进行网站建设的时候,企业的品牌和营销应与网站规划设计设计同步进行。换句话说,企业的广告与销售(企业的卖点)必须企业网站页面的设计相符合,让广告看起来不是那么突兀。建网站用top域名,网站的内容应该与商家的沟通风格保持一致。另外,企业网站上的所有出现的产品图形和图像必须是企业本身所拥有的。

3.任务管理

互联网的项目略有不同,但是每个项目的执行都是需要:项目经理,文案/编辑,平面设计师,Web开发人员,当然在不影响工作的质量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玩转多个角色,身兼多职。

4.网站内容的确定

当我们准备为网站添加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分得清哪些内容能为我们带来流量,带来潜在的利益。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填充的内容不仅仅只是文本,还包括图片,文档(通常是PDF文件),音频,视频,内容源(从其他网站,例如图片来自微博的照片)以及RSS提要等。

5.精美的产品图片会让你的网站更完美

人们喜欢美好的事物,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来传达给顾客。通过这些精美的照片告诉顾客关于企业自身的品牌故事。那么该如何获得这些精美的图片呢,显然,我们不可能通过网络来寻找产品图片,我们必须添加自己的产品图片。我们不妨留一小笔预算请专业的摄影师为我们拍摄产品图片。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来请一位专业的摄影师,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个业余或联系一些学摄影的大学生为我们来拍摄。特别是大学生,是非常愿意的,因为不仅可以赚到钱,还可以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2024年政府网站建设的创新机制 篇3

互联网于 1969 年在美国诞生,目前我国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企业经营和个 人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行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仍然拥有广阔的潜在用 户市场和发展空间,目前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应用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在国内市场,2001 年以来网络营销开始应用和发展,企业网站建设发展迅速,网络 广告开始层出不穷,搜素引擎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大环境逐步形成。2013 年,中国宽带建设实现跨越性发展,带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现 代物流、网络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3 年 12 月,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

电信产业正式进入 4G 时代,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 2017 年 6 月,全国企业中有 41.7% 建立了独立的企业网站,同时有 18.0%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了网点。部 分重点行业中,制造型企业建站比例较高,较低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 业和房地产业。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域名的总数增至3000 万个,相比 2015 年底增速为 3.9%,域名的注册量和域名访问的解析量在逐年递增。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网站总数为 508 万个。

根据联合国国际电联发布的标准,并根据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情况, 互联网应用分为四类:沟通、信息、商务服务和内部支撑。沟通类主要是发送和 接收电子邮件;信息类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了解商品或服务 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等;商务服务类是指利用互联网辅助企业更好的进行 商务活动,如网上银行、 供客户服务等;内部支撑类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辅助 企业内部管理、内部工作效率 高,包括网络招聘、在线员工培训等。

截至 2013 年 12 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 23.5%,全国开展在线 采购的企业比例为 26.8%。虽然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意识已有所增强,但网络营销 推广时效性欠缺。随着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网络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互 联网向传统行业的注入更为深入,网络应用将更加成熟,互联网营销推广和网站 建设需求也会不断 升。

微企点属于网络建站服务 供商,所处的细分行业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行业上游为基础电信运营商、IDC、各类搜索引擎。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各种类型的 中小型企业。上游行业竞争充分,供应商数量众多,市场价格公开透明;公司对 下游客户进行统一定价,属于行业平均水平,下游客户对价格变动较敏感。

2024年政府网站建设的创新机制 篇4

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从我国来看,可以从政府、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几个方面解答创新体系的建设。

首先,政府支撑。

政府作为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资金、人才、政策的支持上,还是在各类公共、私有部门之间的协调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与公众教育水平、大学科研能力、企业创业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氛围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互动都息息相关,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不论是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抑或是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文化部,他们的工作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都与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虽然就国家创新系统而言,却很难找到一个职责明晰、权责明确的政府协调统筹部门,但总体上说,科技部与我国创新系统的关联是最为紧密而直接的。

其次,宏观政策

国家宏观政策是支持国家创新系统的根本保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性的战略作用,并将对国家创新的实效产生深远影响。

1980一1984 年,创新政策以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为主。1978 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耍论断。此后,围绕(1978-19臼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政府相继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技术发展项目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技术改造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计划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等一批重大的科技计划和产业计划。

1985-1994 年,创新政策仍然以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为主,但同时加强了法律层面的软环境建设。首先,在科技政策方面,配合重大科技计划,出台了《关于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其中,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即"面向、依靠"的科技工作方针。至此,国家科技政策开始从国防导向转向经济导向,中国科技体制开始从高度计划性体制向引人更多的市场机制的方向转型。其次,在产业政策方面,开始重视通过技术引进的重要作用,原国家经贸委两次颁布了技术改造重点引进技术导向目录,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条例、技术引进合同鼓励条例、技术进口企业所得税减免办法等政策。最后,在制度软环境建设方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确立了国家层面的基本法律,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宏观环境上推动了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发展。

1995一2005年,创新政策得到了全面发展,除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之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首先,科技政策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 年再一次对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进行了规划,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面向、依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攀高峰",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发展,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在这一文件中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把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的经济增长,走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轨道。至此,中国的科技资源才开始向一系列重大项目目;集集中,其中便包括了"863 计划、"973计划""211 工程“、“985工程“等。此外科技成果转化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还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的若干意见)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 (科技兴贸行动计划> (关于加强技术刨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其次,国家开始通过各项政策开始着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 <关于加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最后,金融政策得到快速发展,从资金投人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除包括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在内的立法工作外,国家还制定了《科技三项经费管理条例》和《政府采购法》。

上述创新政策的沿革,体现了从单一政府导向到与市场调节协同作用,从科技推动到与经济效用协调并进的系统趋势。2006 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同时还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15 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了从2∞6 年起到2020 年我国科技工作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人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兰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耍,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之后,国家还于同年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政策) ,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涉及了科技、产业、金融、税收等多维视角的政策系统组合。其中便包括了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等诸多政策工具。无疑,立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新已然成为今天科技研究工作的核心所在,创新已然从顶层设计角度吹响了我国科技研究工作的时代新号角。

再次,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研发活动的投人、产出和技术获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企业的整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额在2∞0 万元以上的企业) ,对此,科技部做过专项统讨。

2012 年,全国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7204 个,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13.7% ,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8864 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 1. 3% ,比2011 年增加了3.5 个百分点。2012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人员305.1 万人,比上年增长19.8% ;研发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2% ,比上年提高0.4 个百分点。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72∞.6 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77% ,比上年上升了0.06 个百分点。

结合企业从事的行业与研发投入金额看, 2012 年,有17 个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超过了100 亿元,其中新兴行业和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研发经费投人规模远远高于传统行业。2012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最高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总额为1064. 7 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研发经费的14.8% 0 研发经费在5∞亿元以上的行业还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幸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5 个行业研发经费总额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研发经费的48. 9% 。

结合企业从事的行业与研发投入强度看, 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18%) ,其次是仪器仪表制造业(1. 86%) 。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专利产出是研发投人的重要绩效指标, 2012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49.0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7.6 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6.9% 和30.4%。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由2(则年的30.4% 提高到2012 年的36.0% 。 2012 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7.7 万件。按行业分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量最多(8.4 万件) ,其次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 1 万件) ,二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总量的4 1. 5% 。

技术获取同样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从外部获取先进的技术还是从内部自主研发,其目的都是使企业迅速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缩短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十五"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2000,企业技术引进经费304.9亿元,到2008 年上升到近12 年来的最高点466.9 亿元, 2012 年则下降到393.9亿元。技术引进经费与企业研发经费的比值则持续下降。2则年技术引进经费为研发经费的62.3% , 2008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5.2% ,到2012 年进一步下降到5.5% 。这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由高度依赖国外技术逐渐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是充分掌握先进技术和进行再创新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从2000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年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为22.8 亿元,到2012 年增加至156.8 亿元;与技术引进经费之比也由20∞年的7.4% 上升到2012 年的39.8% 。企业只重引进、不重吸收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再次. 政府研究机构研发能力

在我国,政府研究机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政府研究机构研发活动的投人与产出活动成效显著,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据科技部统计, 2012 年,政府研究机构用于研发活动的经费达1548.9 亿元,比上年增加242. 2 亿元,增长18.5% 。政府研究机构的运行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2012 年,研究机构从不同来源渠道获得的政府经费为198 1. 3 亿元,比2011 年增加373.6 亿元,增长23.2% ,在各种渠道的政府经费中,属于机构式资助经费占71.2% ,属于项目式资助经费占24.9% ,其他政府资金占3.9% 。

"十一五"以来,政府的经费资助为研究机构体制改革和创新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费保障。2005-2012 年,政府对研究机构的经费资助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14.6% 。其中, "十一五"期间,研究机构的政府经费由763.4 亿元上升到1544.2 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1%; "十二五"的两年间,年均增长13.3% ,增长速度虽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着高的增长的趋势。

2012 年,政府研究机构中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为38.8 万人,比上年增加2.6 万人,增长7.2% 。其中,研发人员中高学历人员比重不断提高, 2005 年,研究机构研发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重分别为6.5% 和18.1% ,到2012年这两个比重分别提高了8 个百分点和1 1. 4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5.65 万人和11. 44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4.1% 和14.28% 0 2∞5 年以来,研发人员平均研发经费不断增长, 2012 年比2∞5 年增长89.5% ,年均增长9.6% 。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上,政府研究机构大部分科技资源己用于具有创新性的研发活动,并呈现出稳步加强的发展趋势。研究机构科技经费总支出中用于研发活动的经费比重已达到7 1. 1 % ,比2∞5 年上升了9.3 个百分点。科技人员中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比重已达7 1. 0% ,比2∞5 年上升了18.1 个百分点。

论文、专利、技术合同、科技成果转让是衡量政府研究机构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2012 年,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为30418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406 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6.4% 和28.4% ,专利授权量为16551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ω35 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9.1% 和39. 1% 0 发表论文158647 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5173 篇,比上年分别增长7.2% 和1 1. 3% 0 出版科技著作4458种,比上年增长3. 9% ;为国家或行业制订出标准4826 项,比上年增长21. 9% 。

2012 年,研究机构作为技术市场卖方的成交合同数量为3.61 万项,合同成交金额为403 亿元,比2011 年分别增长了13. 5% 和54.2% 0 2005 年至2012 年间,研究机掏科技成果转让的规模增长很快,从127. 7 亿元增长为403 亿元,增长2.2 倍,年均增长17.8% 。在诸多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无疑是一支发挥着领军作用的科技团队。在科技部的前身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 世纪50 年代成立以前,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不仅仅是学术中心,同时还肩负着国家科技工作的领导职能。目前,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有6 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 12 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重庆)、104 家直属研究机构、4 个国家实验室、85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3 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9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12 个野外观测台站, 3 所高等学校、4 个文献情报中心、3 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全院科研人员达5 万余人,分布在全国20 多个省(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科院率先打开与西方国家科技合作的大门,率先实行所长负责制、开放实验室,率先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创办了联想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改革先行者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重大科技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此外,中国科学院还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于2012 年夏名)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为科研力量的培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谈起中科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得不提,他们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1955-2013 年,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245 名院士。全体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共745 人。他们都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并获得了社会与同行的广泛认可,不过院士们不一定都在中科院工作,反而大多数院士都在高校等中科院之外的机构从事科学研究。

与中国科学院相比,中国工程院则更显年轻,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 年,到2015 年拥有786 名院士。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与中国科学院不同的是,中国工程院并没有设立实体性质的研究单位。

最后,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核心部门,也是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在我国创新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科技部统计, 2012 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研发机构9225 个,比上年增加595 个。

2012 年,全国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780.6 亿元,比上年增加9 1. 8亿元,增长13.3% ,占全国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数的比重为7.6% ,比上年下降0.35 个百分点。从研究类型来看, 2012 年,全国高等学校R&D 经费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为275. 7 亿元,应用研究为402. 7 亿元,试验发展为102.2 亿元。2012 年,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到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总数的55.3% 0 201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经费(基础研究经费与应用研究经费之和)占全国的比重为40.8%0 从经费来源看, 2012 年,高等学校的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为474. 1 亿元,企业资金为260.5 亿元,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46.0 亿元,分别占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总数的33.% 、33.4% 和5.9% 0 20臼-2012 年间,企业资金由88.9 亿元增至260.5 亿元,年均增长16.6% ,表明我国创新系统中的校企合作越来越密切。

2012 年,高等学校的研发人员为3 1. 4 万人年(全时当量) ,比上年增长5% ,占全国总量的9.7% 。高等学校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数量在2刷一2012 年间逐年增长,而其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在2∞1-2012 年间则逐年下降(2004年除外) 。从研究类型来看, 2012 年,高等学校共有基础研究人员14.0 万人年,应用研究人员15. 4 万人年,试验发展人员1. 9 万人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员占全国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49. 4% 。

论文、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是体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主要表征, 2012 年SCI 收录我国高等学校论文13. 7 万篇,比上年增加2.4 万篇。2012 年,我国高等学校SCI 论文总数占全国的比重为83.1% 0 2012 年,全国高等学校专利申请受理数达13.3 万件,比上年增长20.4%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达7.6 万件,比上年增长20.1% 0 2012 年,全国高等学校专利授权数达7.8 万件,比上年增长36.8%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3.4 万件,比上年增长刃.1%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占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比重均持续下降。2012 年,全国高等学校作为卖方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达5.8 万项,比上年增长16.4% ,占全国总数的20.5% 0 高等学校作为卖方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达293.96 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合同成交金额仅占全国总量的4.6% 。

此外,谈起我国的高等学校建设, "211 工程"与"985 工程"是不得不提的,他们是国家建设一流高校的重要阵地。"211 工程"最初始于1991 年4 月,即面向21 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 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青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211 工程"建设大学现共有112 所,工程已不再增加建设高校。"985 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 年5 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人选"985 工程"的高校有9 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1 年年来, "985 工程"共有39 所高校,工程同样不再新增建设高校, "9臼高校"同时也都是"211 大学"。国家通过"211 工程"、"985 工程"等一系列项目与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对一大批高校的科研进行了大力地扶持与资助,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猜你喜欢